您的位置: 首页 > 媒体视频 > 媒体聚焦 > 正文

《中国中医药报》:第2期“马烈光养生心语”

2014-09-10 00:00:00T T
 

时间:2014730日 星期三

来源:中国中医药报(06版)

网址:http://www.cntcmvideo.com/zgzyyb/html/2014-07/30/content_88886.htm

内容:

治有病莫如治未病

马烈光  mg老虎机游戏

 随着时代的发展,医疗技术的进步,中外医学界都发现,许多疾病难以根除。其实,人的生命非常脆弱,甚至稍纵即逝,而我们一生要面临的损害健康因素又太多太多。就拿毫不起眼的小小风邪来说,它是我们生活中最常接触的影响健康的因素。小风吹来,多数人身体一阵颤震便能驱除,但若遇到人体正气不足时,就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不适表现。这就代表着疾病的产生,健康的下降,精气的妄耗,意味着生命已受损。即使此时再去服药,甚至能找到特效药而瞬息痊愈,但生命的损伤已经不可挽回。所以魏晋朝养生家嵇康曾说悟生理之易失,知一过之害生,南宋诗人陆游也说一毫不加谨,百病所由兹。更何况,若将一过一毫放到人之漫长的一生来看,又将遭遇多少个一过一毫之损伤啊?!

 面对这种情况,人类该怎么办?早在两千多年前,中医经典《黄帝内经》中就已经为我们提出了一个解决的办法,那就是治未病,强调不必与疾病缠斗。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中说: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,不治已乱治未乱。这里的治未病指的是对未患病机体进行保养,预防疾病的发生,这是治未病的其中一层含义。《素问·刺热论》中又有:病虽未发,见赤色者刺之,名曰治未病。这里的治未病指的是疾病在尚未发生而出现征兆的时候,先施以治疗手段,阻断疾病的发生,这是治未病的又一层含义。《内经》以后,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,进一步认识到治未病的重要性,对治未病进行了不少阐发。如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就说:圣人消未起之患,治未病之疾,医之于无事之前,不追于既逝之后。可见,对于健康而言,治未病比治有病重要得多。那么,怎样治未病呢?

满足养生基本要素

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健康四大基石的概念,即合理膳食,适量运动,戒烟限酒,心理平衡,做到这四点,便可很大程度上预防疾病的发生,使平均寿命延长10年以上。《黄帝内经》中也说法于阴阳,和于术数,食饮有节,起居有常,不妄作劳,也就是顺应自然而活动,坚持锻炼,饮食有节度,起居有规律,不过度劳心劳力。看来,无论古今中外,治未病的基本要素是相似、相通的。

 重视保养正气

 却病延年的根本在于正气,所以养生应以正气为本,充分发挥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,通过扶正固本,提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。保养正气,就是保养精、气、神,其中重在保精护肾和调养脾胃,因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。通过对先天后天的调养,就能为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打下坚实的基础,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,降低疾病的危害。诚可谓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!

 慎避有害因素

 有效预防的关键在于仔细审查机体内外存在的致病因素,考察疾病发生发展的趋势,防微杜渐,施以针对性的措施。例如,医圣张仲景所论养慎治未病模式,即明辨千般疢难,不越三条,据此进行有针对性地预防:健康之时,养慎,不令邪风干忤经络无犯王法、禽兽灾伤,房室勿令竭乏,服食节其冷、热、苦、酸、辛、甘,不遗形体有衰,保持五脏元真通畅,人即安和;出现四肢才觉重滞之类征兆,即导引、吐纳、针灸、膏摩,以防其发病,如此病则无由入其腠理

 干预亚健康

 亚健康状态是健康向疾病过渡的中间状态,忽视亚健康,向前一步便是疾病;调摄亚健康,退后一步就能回归健康。因此,倘若身体稍有不适,需倍加注意,切不可因各种借口而忽视对亚健康的干预。当代诗人陈志岁《病中窥镜》云:至防防未病,精补补初亏。

 既病防变

 疾病发生的初期,就要及时采取措施,积极治疗,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,这也属于治未病的内容。疾病处于初期的时候,一般病位较浅,症状比较轻微,病情较单纯,对正气损害也不重,此时进行早期治疗,往往用药不多却效果良好,可以截断病情,防止传变发展,达到治未病的目的。正如清代徐大椿《医学源流论》中说:故凡人少有不适,必当即时调治,断不可忽为小病,以致渐深。中医治未病还强调根据疾病传变规律,对可能被波及影响的部位,先采取预防措施,以阻止疾病传至该处,截断疾病的发展,从而将疾病局限于某一部位,以遏制疾病,提高疗效。如《难经》中就说:所谓治未病者,见肝之病,则知肝当传之与脾,故先实其脾气,无令其受肝之邪,故曰治未病焉。医圣张仲景更是将其发挥到极致,确立了行之有效的截断疗法,丰富和发展了中医治未病理论。

 总之,治有病莫如治未病。善养生者,生活中应该未雨绸缪、见微知著、防微杜渐,尽量保持正气的充盛,针对各种病因进行预防,伤人之徒,一切远之。倘若忽视未病先防,一味依靠药物,甚至认为能药到病除,终究会因正气持续受损而难于恢复,导致疾成而后药者,徒劳而已的悲剧发生!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党委宣传部)

终审:宣传部新闻管理员